在线留言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形考答案免费答案奥鹏答案

四川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文学概论》章节测评【标准答案】

Time2025-03-31Hits浏览量: 52
奥鹏,国开形考,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各类成人教育等学习
详情请咨询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第一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

A.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B.文章和博学

C.一切语言性符号

D.语言性艺术


2.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表现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3.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康德

D.德谟克利特


4.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      ”思路。

A.体验论

B.语言论

C.文化论

D.再现论


5.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A.文章和博学

B.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一切语言性符号

D.语言性艺术


6.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7.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C.强调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

D.主张文学是为愉悦服务的

E.主张文学是为教育而从事的摹仿


8.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9.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的文论倾向。

A.以语言论为基础

B.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C.以“兴”为核心

D.以体验为价值取向

E.注重再现真实


第二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      、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A.文法

B.情感

C.情绪

D.教义


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A.蕴藉

B.象征

C.假设

D.模仿


3.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           文本。

A.表现型

B.再现型

C.象征型

D.创意型


4.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文本。

A.再现型

B.表现型

C.象征型

D.创意型


5.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

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6.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B.故事的类型化

C.文体的流行性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7.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

A.语言层

B.形象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8.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及多元呈现方式。

A.表现型文本

B.象征型文本

C.高雅型文化文本

D.大众化文化文本

E.民间文化文本


9.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第三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         的见解,“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A.菲德勒

B.波特

C.施拉姆

D.德弗勒


2.在西方,           较早关注媒介的重要性。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贺拉斯


3.正由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才会对同样处于这一系统中的           产生深远的影响。 

A.文化 

B.文学 

C.文论

D.艺术


4.文字这种书面语言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口语媒介的         限制。

A.传播

B.意义

C.表情

D.时空


5.电影是在           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

A.1895年

B.1896年

C.1897年

D.1898年


6.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        几种形态。

A.网络

B.广播

C.电影

D.电视


7.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

A.口语媒介

B.文字媒介

C.印刷媒介

D.大众媒介

E.网络媒介


8.文学媒介可以分成        。

A.书写媒介

B.承载媒介

C.印刷媒介

D.传达媒介


9.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        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A.四言

B.五言

C.六言

D.七言


第四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所谓陌生化,也就是蕴涵或说创生了特定            体验的文学语言形式。

A.情感

B.生命

C.审美

D.现实


2.在文学文本中,语言的美是文本美的            体现。

A.现实

B.理想

C.审美

D.魅力


3.蕴藉性其次表现为意义的          维度。

A.四层

B.二层

C.三层

D.多层


4.语境化特征还表现在,文学语言的组织形式根据语境中的          效果来调整。

A.表现

B.艺术

C.感染

D.再现


5.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的            。

A.形象

B.情感

C.意义

D.意蕴


6.文学语言塑造审美现实的功能,造就了它在          方面的独特之处。

A.形式安排

B.写作程序

C.意义生成

D.阅读效果


7.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个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           ——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A.语音的

B.节奏的

C.象征

D.形态

E.隐喻


8.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            。

A.文学语境

B.文本语境

C.文化语境

D.现实语境


9.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如            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入文学文本。

A.口语

B.俗语

C.方言

D.书面语

E.土语


第五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

A.象征的

B.写实的

C.虚拟的

D.现实的


2.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相对于现今的意象,古代的意象偏于      。

A.含蓄

B.含混

C.深邃

D.深沉


3.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相对于古代的意象,今天的意象偏于      。

A.含混

B.含蓄

C.深沉

D.深邃


4.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理想境界,意境往往和      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A.空灵

B.真实

C.情感

D.理性


5.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A.朦胧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6.从意象的表达方式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    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

A.隐喻

B.转义

C.明喻

D.借喻


7.文学意境所追寻的意境效果,其意境往往被分为“实境”和“虚境”,而意境的塑造,应该做到      。

A.虚中求实

B.虚实相生

C.虚无缥缈

D.实实在在


8.西方文学文本的典型塑造,具有这样一些审美特点,即      。

A.在细节中塑造典型

B.追求细腻感

C.追求真实感

D.强调以虚写实


9.关于“意象”的概念,我们教材所指的是     。

A.“表意之象”的含义

B.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

C.虚实相生的场景

D.一种典型性格


第六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___________构成。

A.结构

B.场景

C.画面

D.状态


2.诗的语言特征是        。

A.包容舒展

B.凝练新奇

C.运作自由

D.个性动感


3.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_________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蒙田

B.培根

C.歌德

D.席勒


4.散文又称“美文”,其美质是以___________做作为载体的。

A.语言

B.文字

C.色彩

D.音韵


5.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正剧

B.喜剧

C.悲剧

D.悲喜剧


6.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7.西方散文的界说与中国散文一样,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        。

A.抒情性

B.严肃

C.模糊性

D.边缘性


8.小说中的空间是叙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

A.情节结构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社会环境

E.文化氛围


9.叙述性蒙太奇是以镜头的连接表明其连续性关系,叙述性蒙太奇主要包括:___________。

A.平行式

B.交叉式

C.积累式

D.复现式

E.隐喻式


第七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2.构思是文学写作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构成了文学写作的      环节。

A.核心

B.初始

C.最终

D.中间


3.文学写作召唤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全球化”,这本身就说明,文学写作具有      。

A.世界意义

B.个体意义

C.社会意义

D.民族意义


4.在相同或类似的作者语境条件下,作者的创作却大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作者个体的主体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主要包括           、想象力、语言敏感和拟想读者等四个方面。

A.个体体验

B.历史情境

C.文学资源场

D.创作过程


5.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意识形态氛围

B.个体体验

C.拟想读者

D.创作过程


第八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提出的。

A.韦勒克

B.泰纳

C.克罗齐

D.伊瑟尔


2.文学阅读中读者受到道德洗涤和人格提纯的情形是(  )。

A.领悟

B.共鸣 

C.净化

D.欣赏


3.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  )、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A.读者

B.消费

C.媒体

D.交流


4.文学阅读中的形象感受与语言阅读是有区别的,但又有联系,其联系就在于,感受是在(  )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A.意蕴体味

B.内容呈现

C.语言阅读

D.情感共鸣


5.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这说明文学阅读具有(  )功能。

A.鉴赏

B.消费

C.认知

D.评价


6.语境是读者阅读文学文本时所处的具体境遇,包括个体语境和社会语境,下述关联概念(  )属于社会语境。

A.亲友

B.家庭

C.动机

D.同事


7.文学阅读不仅仅意味着文本阅读与理解,而是同时带有(  )等功能。

A.消费

B.鉴赏

C.认知

D.批判


8.文学鉴赏具有鲜明的审美享受性,这是由(  )决定的。

A.对象的审美价值

B.读者的审美态度

C.读者的审美情感

D.商业市场炒作


9.语境是读者阅读文学文本时所处的具体境遇,包括个体语境和社会语境,下述关联概念(  )属于个体语境。

A.动机

B.情感

C.想象

D.家庭


第九章 章节测评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          指出:“我说的批评,意思当然指的是用文字所表达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

A.艾略特

B.泰纳

C.蒂博代

D.菲什


2.新批评强调对作品的___________和作品本身的美学结构进行分析。

A.人物

B.词语

C.结构

D.情节


3.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作品

B.作家

C.文学流派

D.文学思潮


4.传记批评的目的是把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成就归于___________的心灵投射。

A.人物

B.读者

C.作家

D.角色


5.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理性认知型

B.审美欣赏型

C.消遣娱乐型

D.道德教化型


6.文学批评模式,是特定的文学批评体现出的__________。

A.评价标准

B.理论原则

C.独特要素

D.组合方式


7.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

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8.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        。

A.科学化

B.客观化

C.规范化

D.理性化


9.关于文学批评在历史上的种种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

A.艺术说

B.科学说

C.兼容说

D.表现说

E.意识形态说


吐血推荐

奥鹏,国开形考,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各类成人教育等学习。详情请咨询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添加微信查看答案

四川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文学概论》章节测评【标准答案】_学优资料分享网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技巧,平 台作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友情提醒。。

合作洽谈

诚信为本,合作共赢

欢迎各大学习中心前来治谈;有意请联系我们

推荐作业

留言板
captcha
感谢留言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关闭